
一、本章包括:测点布设,监控测试2节共65个子目。
二、监测是指对工程周边受影响范围内的既有建筑物、构筑物、道路、地下管道、地下水及构筑物本身的沉降、位移、应力应变、水土压力等项目的测试和信息反馈。
三、适用于设计方和建设方确认需要监测的工程项目;同时监测单位应及时向设计方和建设方提供可靠的测试数据,并将数据整理成册,为设计方和建设方提供决策依据。
四、测点布设在行车道路上时,需要进行交通导行,发生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计算。
五、过既有线监测中未含配合费用,发生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计算。
六、连续监测时,监测室的建设费、场地租用费、建立监测室所需用电线、连接线等费用均未计入定额内,发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与计算。
七、监测项目分施工监测和第三方监测,通常情况是施工方已埋设好测点,第三方监测单位可直接使用,一般不计算测点布设费,如设计和建设方要求重新布点,则可以计算测点布设费。
八、监测工程中使用的仪器均按国产仪器综合编制,若使用进口仪器,需甲乙双方协商处理。
九、对于监测项目,应相互核对,校正结果,以其中容易监测且受施工影响小的项目为主要监测对象,对于操作复杂且易受施工影响的监测项目,可尽量少设测点。
十、基准点主要用于沉降和位移监测,根据测量规范要求布设,按深埋钢管和钢筋混凝土2种方式编制。
十一、地表沉降和位移测点按埋设部位分3种方式编制。
十二、建筑物变形测点主要包括沉降、倾斜2种方式。其中倾斜按30m高的建筑物综合编制,超过或不足时均不予调整。
十三、土体分层沉降旨在测量各层土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,采用分层沉降仪进行测量。
十四、按深度划分子目的监测项目,统一按30m编制,30m以内按内插法计算,30m以外按每增1m计算。深度指地面标高与监测项目设计底标高之差。
十五、桩体变形主要是针对围护结构桩基进行的监测项目,测斜管的绑扎和吊装费用已包含在定额子目中;同时测斜管应高出地面,并做好相应保护措施。
十六、孔隙水压力和界面土压力主要为设计提供数据,以便修改相应设计参数。
十七、水位观察孔主要用于降水监测,如降水单位已施工完成,则第三方监测时不计取布点费用。
十八、地下管线沉降、位移测点包括沉降、位移2项内容,可同时监测。
十九、混凝土构筑物钢筋应力、混凝土应变分地上和地下2种方式。
二十、隧道沉降及收敛主要用于洞内监测,测点一般都是根据设计图纸先预埋好,本定额子目是针对隧道初支完成后无预埋点的情况,需要重新钻孔布点,相应的平台搭设费用另行计算。
二十一、既有线变形监测项目多位于运营线路上,采用自动化监测,主要针对既有的铁路、地铁和地下公路隧道等结构。
二十二、监控测试中对应测点布设列项,分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。
二十三、沉降、位移和收敛都有一个基点作为参照物,只计算测点数量,不计算基点数量。
二十四、既有线变形监测以”5个测点”为一组,不足5个时按5个计算。
二十五、监控测试包括现场监测、数据处理分析和成果报告的编制。
一、基准点按规范要求布设以点计算。
二、地表沉降和位移测点按设计图纸数量以点计算。
三、建筑物变形中沉降测点按设计图纸数量以点计算,倾斜测点按设计标明的建筑物数量以座计算,裂缝按检测报告数量以条计算。
四、土体分层沉降测点按设计图纸数量以孔计算。
五、桩体变形测点按设计图纸数量以孔计算。
六、孔隙水压力和界面土压力测点按设计图纸数量以孔计算。
七、水位观察孔测点按设计图纸数量以孔计算。
八、地下管线沉降、位移点按设计图纸数量以点计算。
九、混凝土构筑物钢筋应力、混凝土应变测点按设计图纸数量以点计算。
十、隧道沉降及收敛测点按设计图纸数量以点计算。
十一、既有线变形测点按设计图纸数量以点计算。
十二、基准网的检查测量按规范要求的频率计算。
十三、沉降、位移按设计图纸数量和频率的乘积以点·次计算,倾斜和裂缝按设计图纸数量和频率的乘积分别以座·次和条·次计算。
十四、土体分层沉降和桩体变形监测按设计图纸数量和频率的乘积以孔·次计算。
十五、混凝土构筑物钢筋应力、混凝土应变按设计图纸数量和频率的乘积以点·次计算。
十六、孔隙水压力、界面土压力和水位观察孔按设计图纸数量和频率的乘积以孔·次计算。
十七、地下管线沉降、位移按设计图纸数量和频率的乘积以点·次计算。
十八、隧道沉降及收敛按设计图纸数量和频率的乘积以点·次计算。
十九、既有线变形根据监测项目以组日计算,监测时间根据设计图纸或施工方案确定。